2025.2
2025年2月,见证了AI chatbot跨越鸿沟,开始面向早期大众。
2025年2月,见证了AI chatbot跨越鸿沟,开始面向早期大众。
2010年,苹果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,这标志着移动互联网的开始,而不是结束。现在最受欢迎的App是几年后才出现的。2024年,英伟达成为市值最高的公司,这标志着AI时代的开始,而不是结束。对于我们来说,需要更坚决地加大投入。
- 我经常思考的是,一个东西能不能让社会的运行效率变高,以及你能否在它的产业分工链条上找到擅长的位置。只要终局是让社会效率更高,就是成立的。中间很多都是阶段性的,过度关注必然眼花缭乱。 - 培养人的办法:交给他重要的事,并且不干预他。让他自己想办法,自己发挥。其实,一家公司的基因是很难被模仿的。
回顾李光耀的参与政治、发展经济、社会治理,对包括创业、做产品、管理公司等所有长期规划都有指导意义: • 分析清楚环境和自己,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 • 眼光要长远,要规划清楚阶段,耐心地看待每一个阶段。在整体战略和目标不变的前提下,要确保每一个阶段都正确发展,必要时需要用铁腕手段。 • 民众/用户对主义并不感兴趣,只要能对人民有利,就会获得人民的支持。
进步的时候,除了收获成功经验,还需要回顾一下之前为什么没有成功,是历史的局限性还是个人的局限性?
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:AB实验做多了,容易为“验证了某个结论”和“积累了某个经验”而自我满足,但这还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——增长。
主张表达夸张和情绪过剩,拉高了生活和情绪的基准线。「哈哈」不再能表示好笑,「好看」不再表示真心的赞美。当平台充满了夸张的表达和情绪,简单而真诚的表达就会显得敷衍,真正的丰满情绪反而会逐渐贬值。
面对困难的时候容易下意识地寻求安全感和自我安慰,比如管理者想办法优化效率,执行者努力加班,即使最终没有完成目标,大家也可以说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。毛主席说: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,要看到成绩,要看到光明,要提高我们的勇气。
管理的很大一个目标是让大家持续有正反馈,有了正反馈,大家就更容易聚焦目标。关于正反馈,很大的一个误区是正反馈会激励员工,但这只适用于主动性不强的人。对于本身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,正反馈会让他们更聚焦目标。
中层管理者向上暴露问题和承认错误很简单,向下推动执行很难。在我们的价值观中,主动提出问题和承认错误又是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情,而向下Push是在扮演坏人。如果不做坏人,组织就会产生最大的问题,那就是停滞不前,最后慢性死亡。
从微信读书导出来的笔记,做一些删减之后放在这里。第一部讲的是朱元璋。
近两个月面试了不少产品同学,大部分经验不丰富,我又是一面,所以问的问题都比较初级。不过为了提升招聘效率,我总结了三个考察方向,如果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回答得很好,那大概率不会出错。这三个方向是:目标、手段、逻辑。